开篇:撰写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吸收他人精华的过程,小编为您准备了4篇优秀范文,相信它们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发声基本功 声乐练唱 哼鸣 彩排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音乐教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发展,不管声乐还是器乐,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音乐教学的实际,谈谈高中生学习声乐的现状与对策。
一、高中生学习声乐的现状
高中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困难,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发声基本功未练到家。发声的位置,对声音控制、从声母到韵母的过渡、从一个字的发声到下一个字发声的过渡不连贯。对声音的高低、长短以及换气的时机方法和技巧把握不到位。
高中生在学习发声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发“紧”,效果窄、尖、亮、刺耳而且僵硬,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找准发声位置并过分强调声音靠后,且咬字发声的方法和过程不正确,使字与字之间的咬字动作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其结果是气息憋闷、喉肌紧绷造成舌根僵硬,唱歌时会出现脖子粗脸颊红的现象。正确的发声是在身体相对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的。发声的位置掌握不当,气息支持不好以致颌关节僵硬,喉咽部既紧又卡,致使牙关节与咬字过分用力,字与声脱节,声音状态不统一,两肩放不下,胸腔打不开,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声音缺乏流畅性和圆润感,咬字僵、声音紧,缺少圆润的混声共鸣色彩。
2、声乐练唱的程度没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声练习最好的时间是早晨,称之为晨炼。在炼习正确发声的基础上,所炼曲目应达到一定的数量、演唱质量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还应逐渐地培育属于自己的唱风唱态,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3、心理素质不佳影响了演出高考的正常水平发挥。
心理素质不佳也是在声乐学习和演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好,课上课下、台上台下反差比较大。课下、台下发声演唱的时候,身体放松、神态自然、歌声流畅圆润、歌曲处理层次分明、感情真挚,可是一到了舞台上或考场上就一反常态,反差比较大。
二、突破高中生学习声乐现状的对策
1、相互学习指导,苦练基本功。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耐心地引导学生练习发声,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和控制发声及产生共鸣的位置和过程,舌根保持自如稳定,上下腭打开,形成良好的共鸣贯通的咽腔空间,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来歌唱。一个字的发声、吐字要清晰准确,先声母,后韵母,清晰地圆滑流畅地过渡而来,这样所发出的声既圆润流畅、字正腔圆。平时多进行“a”、“u”等元音字母的练习,少练“i”这种闭口的母音,并借助“哼鸣”反复练习,来寻找发声的最隹位置、方法和效果。
2、相互赏析评判,熟练曲目备演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正确掌握发声基本功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定数目的曲目,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对声音的控制与表情的协调和统一,演唱与舞台动作的协调统一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台下千百次甚至上万次的练习与舞台上的锻炼才能炼就。达到了这种程度,登台演出时也就胸有成竹,自如应对了。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老师不可能一直在身边指导,这就需要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赏析评判、互教互学、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篇2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客观因素。首先,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保守观念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不重视教育,这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正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2)主观因素。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也都在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崭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
(2)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开展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是回族学生,受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加之所处地方社会,家庭不重视学生的教育,学生基础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加上政治课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学好政治科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总之,只要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努力探索,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信心,最终真正的学好、用好政治课。
(3)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爱,是教育的真经。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与适度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交朋友,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
篇3
我国高中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要比高中生大,这是因为高中毕业面临的升学和择业更为迫切。
在社会中还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无法得到调节而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种种悲剧也给许许多多的家长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自我减压法:
面对学习和工作力而产生的种种心理上的问题,可借助以下方法自我调解。
1、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阶段性的成果可减低同时展开多份任务而又无法完成所带来的压力。
3、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减轻肌肉疲劳。
4、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通过与同学,同事的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亦可发泄情绪,以下提供两种心理宣泄FLASH,可点击下载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这对松弛绷紧的神经至关紧要,对于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6、如果实在感觉压力太大,无法应承致使情绪低落,不妨去听听CD,看看电视剧,或者到酒吧去坐一坐,哪怕偶尔“疯狂”消费一把也可以。当然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办法,不可频频使用,更不能成为你懒惰涣散的借口。
7、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不要做“书呆子”,别放弃享受美食,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
二、病症的心理调适
如果面对学习压力造成的种种生理上的不适,可借助以下办法使之得以缓解。
1、头痛:以拇指轻按太阳穴,眉头及耳背等部位,再以画圆法轻轻按压。
2、肌肉痛楚(如肩部及腰部不适):可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坐直身子,放松肩部,两手放背后,十指互扣然后用力向后拉,如此这般重复多次。
3、胃痛:因耽误进餐时间引起胃痛,可喝一点温牛奶,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求助于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篇4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要教育转变后进生,就要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根据此次研究的需要,我们进行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高二年级的普通班进行,从150份问卷中抽取了100份有效性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对比,我们总结了后进生的一些心理特点。
第一,后进生形成的心理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1.不断增加的生长需要与其能否得到合理满足的矛盾。高中生常常有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为:思维敏锐,但片面、容易偏激;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适应的需要能否得到合理满足的矛盾。高中生迫切地想使自己尽快地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如果各种关系处理不好,感到自己得不到他人、社会和环境的承认和接纳,必然没法自信、乐观地生活。
3.发展的需要与能否得到合理满足的矛盾。高中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这种独立自尊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势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欲,使他们走向极端。
生长、适应、发展是人的三大基本的心理机能。这三方面的内部矛盾的调适情况既可能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又可能成为造成学生后进的心理原因,也是后进生逆反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二,根据以上对后进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帮教措施:
1.教育后进生首先要热爱后进生,从心理上接受后进生,并关心和爱护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葛顿说过:“人需要感到自己被他人接受,孩子需要感到自己被家长和教师接受。”从心理上接受后进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被老师“接受”的学生,心情愉悦,容易产生动力,发挥潜能。当后进生感到自己被老师接受、被同学接受时,这种真诚的疼爱便能触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深刻的内心体验。由于情感能反作用认识,他们的认识会因此产生转变。
2.教育后进生要了解后进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创造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善于发现和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是转化他们的关键。对后进生的了解首先要广泛、深入、细致。其次是要全面,不仅要知道他的缺点和短处,而且要知道他的优点和长处。此外,还要善于分析,善于促膝谈心,一边了解一边教育。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善于发现闪光点和特长,然后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在表现和展示中让后进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唤起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内在的发展动力。
3.根据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前提。要转化后进生,必须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其次,多表扬激励,少批评指责。第三,切忌不当的批评。
4.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集体对个别成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集体成员间的密切互助,把自己的成败与集体的荣辱结合在一起,服从集体的纪律,追求一个共同的远景目标,在集体中能得到尊重等等。在这样的集体中,后进生的逆反心理会逐渐被从众心理所替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后进生在行为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性”,有时痛改前非,悔过自新;有时又自卑放纵,破罐破摔。教师要对后进生的反复持冷静正确的态度,那么后进生一定能在反复中取得曲折的进步,最终成为好学生。